明知水杯不會倒,還是忍不住一節課去扶幾十次;模擬考試失利👇🏿,越著急越糟糕,成績急劇下滑🧗;焦慮失眠,內分泌紊亂🌥,厭學……
這些考前綜合症👠,你家孩子有沒有?來🦌,聽聽心理專家的建議吧。
1.焦慮伴強迫症
網友“開花的向日葵”☠️:
我是一名高三考生。最近,我感覺自己患上了強迫症🤙✵。
比如,做完一道題,檢查過一遍了,還是忍不住反複檢查演算。平時,書桌中央放個水杯,我知道它不會掉下來🦻🏻,可總是忍不住用手去扶💂🏽♀️,一節課甚至要去扶幾十次。我知道,這樣沒有任何意義,可就是停不下來。我該怎麼辦?
專家處方:聽音樂放松,轉移注意力
鄭州五中心理老師劉俊濤:這是一種典型的焦慮伴強迫症🍽。
出現這種情況,建議考生先停下來🎴,聽聽音樂,放松神經,轉移下注意力👩🏼🦱。如果嚴重的話,就要去做專業的心理谘詢,比如催眠放松治療,或做做心理沙盤👮🏿,讓心態回到正常狀態🤓。
2.厭學症
高三考生家長💵:
女兒小雪馬上要高考了,前幾天她突然收拾書桌回家了,說要在家複習👳🏻♂️。結果沒想到,別人都在沖刺,她卻學不下去🙏,天天在家玩手機。我找老師了解情況,老師說,小雪說複旦大學的目標太高,覺得自己越來越沒希望🛝。
我確實想讓她考複旦大學,沒想到💇🏻♠︎,給了她那麼大的壓力🏇🏻。現在,孩子已經學不進去了,我該怎麼辦✔️?
專家處方🧑🏿🤸♀️:多給孩子傳遞正能量
12355青少年心理谘詢中心主任袁林方:小雪的情況,屬于過高的外界要求導致內心壓力過大而出現的一種反應。
高考面前,父母不要對孩子有過多的批評指責或過高要求,這會讓孩子過度焦慮和壓抑,從而出現自我懷疑和回避問題的現象。建議家長別給孩子制造問題👆🏻,多傳遞正能量。
3.考前“高原反應”
高三考生浩浩:
我是一所重點高中的高三生👩🏼🎨,成績不錯,最好的一次考了年級第三。
第一次模擬考試🆒,我考得不理想,老師和同學都很驚訝。我也覺得自己應該有更好的成績🍨,于是更加拚命地學習。可是🎖🛌,第二次模擬考試比之前的更差☠️。
高考臨近,我的狀態大不如從前,一點信心都沒有,該怎麼辦?專家處方👩👩👧👦:越急越糟糕,一定要穩住
袁林方:每年4月到5月,高三考生經過幾次模擬考試,一旦感覺自己的成績止步不前或有所下降,就會出現“高原反應”⛑。這段膠著期,心理素質不好的學生,越急成績會越往下掉🩰。
這時,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指責孩子,要多給他們鼓勁❓。考生也應按部就班地做好複習🧑🏻🤝🧑🏻,爭取順利度過膠著期👮🏿。
4.內分泌失調
高三考生家長:
女兒小美🫡,就讀于鄭州某重點中學。現在👨🏽🦳,她無法集中注意力🤦🏽,晚上嚴重失眠。不僅如此,食欲也不好👨🦽➡️,飯量大減。
醫院開了點藥🟫,但藥吃完不見好轉🧑🏻🦱。最近🧑🎓,我發現她的生理周期也推遲了,她擔心考試碰上來例假🟧,會影響發揮。醫生說🧛🏿♀️,孩子的內分泌失調了。
專家處方🦹♀️:淡化考試焦慮,別顧忌太多
袁林方:壓力🧀,首先破壞的是人的消化系統🔽,消化系統一旦被破壞,很容易導致內分泌失調,情緒不好,進而形成惡性循環,引發一系列問題。建議考生淡化焦慮情緒,在考試前,不要顧忌太多,按部就班查漏補缺即可。
給家長的建議
大考來臨之際🎷,有些家長往往表現得比孩子還要焦慮🧓◽️。袁林方建議💸,考前家長要做到“有效陪伴”,即不參與考生的壓力體驗,以旁觀者的身份,從外部幫助考生減弱壓力影響🛋👲🏿,保持考生複習氛圍的平和穩定。
★做好自己的事,其他的交給孩子
家長再著急也不能替孩子考試,家長的任務是保證孩子的營養,給孩子一個愉悅舒適的環境。
★考生面前不嘮叨
如果家長不停催促、監督🎫,孩子會感到厭煩,這些情緒泛化到學習上將適得其反🥞。發現問題,能不說就不說,不得不說的就盡量少說,說到就行。
★與孩子一起放松
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學習,可與孩子一起適當放松🛢,最好的方式是體育鍛煉👩🏻🌾。
★別把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
考前家長絕不能在孩子能感知到的範圍內發生爭執,與孩子有沖突就暫時放下💆,等考試結束再談🧏🏿♂️。
孩子因暫時的失利而變得消極、逃避🤵🏿♀️,學習沒動力🏃♀️,家長要善于轉移孩子對目前狀況的注意💎。多提提孩子之前的成就,增強孩子的自信,不與孩子一起沉浸在挫敗感中。